1. pg电子官网

      EN
      ×
      EN
      • 业务咨询

        中国:

        Email: marketing@shtongxi.com.cn

        业务咨询专线:400-780-8018

        (仅限服务咨询,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)

        川沙总部电话: +86 (21) 5859-1500

        海外:

        +1(781)535-1428(U.S.)

        0044 7790 816 954 (Europe)

        Email:marketing@medicilon.com

      在线留言×
      点击切换
      News information
      新闻资讯

      从拜耳备受争议的收购计划,看全球制药巨头的转型方式

      2016-05-31
      |
      访问量:
      近日,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对外宣布,已向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发出总价值为620亿美元现金的收购要约。此消息一出,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。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,拜耳为何将巨额资金注入到一家农业公司?在全球制药市场占一席之地的拜耳难道意欲“转行”?
      其实,德国拜耳向其它领域的“领土扩张”并非心血来潮,尤其是此次风口浪尖的作物科学领域。拜尔经过多年的经营,其自身的作物业务早已形成规模,而对孟山都的收购,只不过是在已成熟的领域进一步为实现垄断而采取的行动而已。近些年,其实不仅只有拜耳在做领土扩张,许多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都已不在受限于制药行业的束缚,换句话说,传统的药品研发已无法满足各个大佬的雄心壮志。
      拜耳意欲成为“纯粹的生命科学公司”
      拜耳,世界最为知名的500强企业之一,公司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,在全球建有750家生产厂。“世纪之药”阿司匹林以及“魔鬼的杰作”海洛因均出自拜耳。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:拜阿司匹林、拜新同、西普乐、美克、拜唐苹、尼膜同、优妥、优迈、特斯乐、拜斯明-25等。
      2015年,拜耳销售额达到463.24亿欧元,同2014相比增长12.1%。而2016年第一季度,处方药产品销售额实现了12.2%的增长,达到38.89亿欧元,抗凝药物拜瑞妥、眼科药物Eylea、抗癌药物Stivarga和Xofigo,以及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的Adempas的销售额依旧强劲。
      已成为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“作物科学事业部”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1.2%(增幅较小,与当前市场持续低迷相关),达到30.23亿欧元。种子处理业务增长5.4%,杀菌剂业务增长2.9%,杀虫剂和除草剂销售下滑12.2%和3.8%,种子销售额大幅度增长11.9%,环境科学业务增长3%。
      从去年9月,拜耳在经济和法律上剥离了材料科技业务之后,拜耳股份公司监事会在9月18日同意了管理委员会组织重建的提议,从2016年1月1日起将由处方药、大众健康和作物科学三个业务部门来经营公司业务,目标聚焦在了“纯粹的生命科学”。
      近些年,制药巨头们的主要投资方向
      其实,近年来,不仅只有拜耳正在向外扩张业务,其他制药巨头都在浅尝辄止一些非传统制药项目,如大健康产业、基因产业等等。
      1.大健康产业
      转型“大健康”已经成为医药产业链上共同的迫切愿望,2011年全球健康产业支出为6.97万亿美元,预计2020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3.393万亿美元。大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药保健产品、营养保健食品、医疗保健器械、休闲保健服务、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。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,大健康产业提供的不单是产品,而是健康生活解决方案,进而创造更大的商机。
      国外大型跨国制药公司,如辉瑞、强生等,无不是从医药产品辐射大健康产业,形成有效互动,不断壮大起来。如巨头辉瑞,其向营养保健品市场的布局由来已久,代表品牌善存、钙尔奇如今已成为非直销领域领军品牌;而以护理见长的强生,其快消品、医疗器械、婴儿护理等在近年来的销售增长依旧势头迅猛。今天,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各制药巨头的投资首选,与此同时,其得到的回报更是立竿见影。
      2.基因产业
      基因科技产业是生物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,包括基因诊断试剂、基因检测、基因工程药物、基因治疗、转基因等,被预言为21世纪最富远景的产业之一。来自BBCresearch数据显示,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总量从2007年的794.1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45亿美元,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,2018年将达到117亿美元。基因产业如此广阔的市场,自然不会逃过制药大佬们的进军。2009年3月,罗氏以总价468亿美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“基因泰克”,在使罗氏迅速成为美国第7大药企的同时,也让罗氏进军生物技术领域迈进了一大步;2012年8月,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30亿美元收购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,也开始向基因产业浅尝辄止,打算分一杯羹。不但国外制药巨头对基因产业虎视眈眈,近年来,国内许多制药翘楚也开始对基因产业发起了进攻。2015年,药明康德以650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业界领先的基因分析和生物信息公司NextCODEHealth公司;绿叶集团也以3000万美元收购了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Diagnostics。可以说,全球制药公司都在真先恐后的分享着因基因产业带来的巨额利润,唯恐错过这次历史性的盛宴。
      投资之后,制药公司未来发展将更加多元化还是专业化?
      投资,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领土扩张或是原地深耕,有时,投资方看中的很可能就是项目中的一小部分。在完成收购后,将其余部分进行抛售的例子比比皆是,而此种行为与企业未来发展是朝向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可谓密不可分。
      此次拜耳对孟山都的收购,让业内人士开始怀疑拜耳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,毕竟此次投入的金额巨大。与此同时,也有分析人士猜测,拜耳在多元化道路探索完毕之后,会不会对其他业务进行瘦身,从而完成业务整合。
      其实,全球制药大佬们几乎都在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。近年来,由于面临多数重磅药物专利即将到期,销售收入会大幅缩水,跨国药企各自的经营模式与产品线都处在调整期。如2014年瑞士诺华和英国GSK的资产置换协议,为了将重点瞄准各自的优势领域,双方分别出售了疫苗、肿瘤业务给对方从而完成业务方面的瘦身,消灭掉一些不必要的“鸡肋”业务,集中精力专攻强势领域。
      不过,也并不是各个制药巨头都在忙着“业务瘦身”。如喜欢并购的辉瑞虽然遭受了收购艾尔建的重挫,但其还是乐此不疲的进行着并购,并有所斩获;注重多元化发展的葛兰素史克虽遭受了行贿丑闻,但在业务探索方面也还是在积极的寻觅着潜力项目。除了各个企业“研发-生产-销售”自身的状态以外,巨头多年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道路上也演绎着重要的角色。
      小结
      此次舆论浪头的拜耳作为德国最大的产业公司之一,对孟山都的收购计划不论成功与否,在证明了自己财力的同时,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似乎也更加清晰。业界之所以对此次收购关注较多且怀疑重重,主要是其巨额资金投入到作物科学领域,而非司空见惯的医药领域。不过,企业的发展往往有其自身各方面因素制约,相信拜耳此次的投资决定,必是经过了高层的深思熟虑,不论此次收购的结果如何,相信拜耳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!
      相关新闻
      ×
      搜索验证
      点击切换
      友情链接: